当前位置:首页-->魅力尉氏-->尉氏方志-->历史文化
【尉氏故事】焦尾琴与尉氏的不解之缘
 
责任编辑:县志办  来源:县志办   时间:2016-11-01 15:38:25  

东汉年间,陈留郡圉乡蔡庄(今尉氏县蔡庄镇)出了个大文学家、书法家、音乐家蔡邕(132-192),他又是汉灵帝、少帝、献帝三朝元老、忠谏名臣、著名的经学家、政治家,官职左中郎将,称蔡中郎。蔡中郎由侍御史又转特书御史迁尚书,三日之间,周历三台,乡人荣之,呼其地为蔡相乡。

179年初的一天,蔡邕到邻居木匠家,闻其厨房爆声,知其良木,从火中抢出一截过火木材,截制一琴,果有美音。由于尾部表层烧焦,故名曰焦尾琴。由于七弦古琴,是蔡邕所制作,又以焦尾琴发展延续,流传至今,凡是古琴,均以尾部烧焦作为标志,故称焦尾琴。焦尾琴是选用桐木的孙质木材(桐木的主干为一代,二代是发的大杈,大杈发的支杈为三代桐木部分,故称为孙材木质)。白土半沙质土壤,生长的桐木截的孙木为最佳材质,当年蔡邕从火中抢出的一截木材,就是上述说的桐木的孙木,尉氏蔡庄南蔡邕墓所在地大朱村,正是白土地与沙质土壤。中国古琴制作大师王鹏也截叹其木,制作一台焦尾琴,赠送蔡邕故里。并提议将蔡庄的桐木作为古琴材质产生基地。

三字经中说“蔡文姬,能辨琴”。是史书上说的蔡文姬十岁辨七弦琴音,“断其二弦、四弦”。其父蔡邕将焦尾琴赠送女儿,189年,蔡文姬随父母从江南回到陈留蔡庄。191年迁居洛阳,192、194年先后失去父亲与丈夫的蔡文姬随母亲回到娘家蔡庄,在这几年的生活中,蔡文姬一直携带焦尾琴辗转陈留、洛阳之间。195年李催、郭汜与胡人入侵中原许昌东北蔡庄,将蔡文姬俘虏胡地,焦尾琴流落蔡庄。这便留下了“焦尾琴”遗失的千古之谜。

2009年5月,由中国古琴研发中心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央电视台一行学者、教授、古琴大师与记者,将1999年中华文化之旅,选择到尉氏、专程从北京来到尉氏县蔡庄镇,拜谒古琴大师、名贤蔡邕墓。并造访焦尾琴制作的传说和焦尾琴的下落。蔡邕、蔡文姬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杨长兴专程前往北京汇报了蔡邕、蔡文姬与焦尾琴的千古起源。 

——本文出自杨长兴《焦尾琴与尉氏的不解之缘》,略有修改。

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